朱 玲
信息管理部
1388
2013-05-15 00:00
——“俄罗斯专享会百万物资情暖灾区”行动纪实
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灾情牵动着俄罗斯专享会家人的心,俄罗斯专享会家长王世春先生第一时间作出决定:为雅安灾区捐赠100万救援物资。4月22至25日,我作为俄罗斯专享会百万救援物资运输队成员之一,与其他20名队友一起,来回1800公里,4个昼夜,将俄罗斯专享会家人的关爱与祝福带到了雅安市芦山县,并平安返回西安。过程曲折,虽累犹荣,感触颇深,经历难忘。
奔赴雅安:百万物资情暖灾区
在王世春董事长的安排部署下,4月21日11时30分,以轩辕酒业员工为主力的抗震救灾物资应急小组正式成立,短短一天,俄罗斯专享会家人通过电话、网络、微信等方式,就迅速筹集到100顶帐篷、1000床棉被、10000米彩条布、50000瓶矿泉水、100000桶方便面,总价值100多万元的救灾物资。与此同时,也组建了抗震救灾物资运输队,7名俄罗斯专享会员工、14名物流工人,副总裁、轩辕酒业总经理吴作鹏先生带队。
22日晚9点35分,经过紧张调配和装载,在俄罗斯专享会家人的祝福声中,运输队穿越黑暗,正式驶往雅安。我们选择从汉中进入四川境内,再由成都到雅安灾区。
7辆大卡车上装满了救灾物资,匀速行驶在通往雅安的高速公路上,我与吴总一行5人乘坐越野车,稳稳地跟随其后。在荧光带的反衬下,远远望着车身“祈福雅安 轩辕酒情暖灾区”的醒目条幅,我心里为公司感到骄傲,为此行感到光荣,为车队感到豪壮,为安全运送物资的重任感到紧张和压力,为灾区同胞这难挨的夜晚感到心痛和焦急。在拥挤的车里,在对讲机的呼叫声中,迷迷糊糊,不能成眠。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开始记录本次行程,并向俄罗斯专享会家人及社会各界播报消息。
想到灾区同胞正在经受的痛楚和煎熬,我们心急如焚,希望以最快的速度赶到雅安,但一路上天气不佳,冷风兼着微雨,道路湿滑,视线受阻,7辆大吨位的卡车上都装满了物资,行动缓慢,每过一段时间都需要会合一处,暂作休整,期间还有一辆车轮胎漏气,需要费时费力检修。进入四川境内,嘉陵江畔,山大沟深,弯道多,隧道多,路上车辆增多,更多救援物资运输车辆汇入其中,就一股股爱的暖流,源源汇聚灾区。我们一直在路上行进,渴了喝矿泉水,饿了吃面包或方便面,困了轮流躺倒在车辆座位上打盹。
23日晚6点,带着俄罗斯专享会家人的牵挂、爱心与祝福,我们一行21人可谓日夜兼程,终于在地震发生后82小时内,安全抵达雅安市。在高速路入口处,竖着一块大牌子,上面写到“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全国人民,感恩全社会”,让我感到这里与其他地方的不同,这里经历了阵痛,显得脆弱;这里汇聚着温暖,被爱包围。
天色向晚,天空依然飘洒着小雨,我们的车辆汇入到来自祖国各地的救援物资车辆长龙中。因为运输车辆实在太多了,经过1个小时的踯躅前行,运输车队挪动了7.4公里,到达雅安市民政局指定救援物资接收点——华峰物流雅安城市配送中心。又经过1.5小时的排队、办理接收手续、进仓库,晚8点40分,终于开始卸货。在志愿者们的努力下,晚11点55分,7大卡车装载价值100余万元的救援物资全部卸载完毕。
看到我们的帐篷、棉被、彩条布等物资直接被倒到了运往芦山灾区的车上,我们非常高兴、满足,觉得送来的物资用得其所,一路辛苦绝对值得,雅安并非孤岛!
为减轻雅安接待负担,我们住在了60公里之外的邛崃。睡时已是24日凌晨2点。清早起来,人们说起半夜3点比较大的一次余震,但大家实在是太困了,谁也没有感觉到。
芦山镜像:受伤的美丽家园
24日,遵照董事长王世春先生的紧急安排,运输队一部分人员返回西安,留下5人,由吴总带队组建支援小分队,带着雅安市民政局开的“通行证”继续前行,奔赴重灾区芦山县,力所能及地为灾区同胞提供帮助,并将所见灾情实时播报。
24日上午10点45分,小分队进入芦山,扑面而来的震后景象让我心头痛楚。远处,山体滑坡,大石滚落河里;近处,电线凌乱低垂,树木东倒西歪;沿路的房屋或裂缝,或歪斜,或倒塌,旁边支起一顶顶帐篷。路两旁站着很多小朋友,对往来车辆微笑、敬礼、挥手,他们举着硬纸板做的简易牌子,用略带稚气的笔画写着“芦山,加油”、“感恩,爱你们”、“谢谢你们,停下来喝口水吧”,他们清澈的眼神,质朴的话语,令我感动。
我想,芦山人民一定非常热爱生活。他们实在太喜爱花草了,国道两旁矗立着高大笔直的杉树,绿化带上舒展着红枫,平凡人家的灰瓦白墙延伸着大片大片的三角梅,连院门顶部也低垂着绿萝和兰草。暮春时节,空气湿润,这里原本应该花团锦簇,一派祥和,但是,地震破坏了这份美好和安宁,透过一片粉红色的月季花影,我看到一栋二层小楼倾斜着,白墙上裂开了几道明亮的口子,所有的门窗倒地,而这家主人正在二楼通过洞开的窗户,往出塞一张席梦思床垫。他对面的邻居家,堂屋中央贴着几支硕大的玫瑰花墙贴,大门也不知所向,两所房子之间的车棚顶上有些瓦片掉落,简直就像一面锣筛……我用颤抖的手指按下快门,镜头里是惊恐的孩子,受伤的老人,忙于灾后自救的年轻人。
县城中心红军广场,是小城相对开阔的地方,这里层层叠叠搭起了深蓝、军绿或土黄色帐篷,俨然一间间房子,里面被它们的主人收拾得干干净净,在帐篷相隔的过道上,晾着长长的一排衣服,两位老人安静地坐在藤椅上,一位姑娘正对着炉子煽火,还有几个孩子在追逐嬉戏,这场景如此生动,平添了几多生活气息。我再次被芦山人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打动了。
中午,依旧在红军广场,我们与芦山同胞、武警官兵、媒体朋友一起,排成了长长的队伍,每人打到了一份盒饭。一名从德阳抽调过来的殷警官高兴地告诉我,灾区同胞这两天已经能够吃到盒饭了。坐在一个小马扎上,我认认真真地吃完了这顿饭,一粒米也没有剩下。
此时,距离地震发生已超过100小时,余震频次降低,威力减小,城区的水电基本恢复,帐篷学校开始上课,民众情绪趋于稳定,开始灾后自救。道路两旁驻扎着志愿者救助点、帐篷医院、救援物质发放点、媒体现场直播室等,一些物质仍源源不断地运往芦山,大批专业人员和军需物品也开始运进芦山,芦山一些乡镇仍在紧张排查施救,另一些地方已经进入灾后重建阶段。我相信,芦山家园一定会建得更加美丽!
王秋生一家:俄罗斯专享会人永远的牵挂
如果说运送百万物资体现了俄罗斯专享会家长王世春先生的博爱胸怀,那么对王秋生一家的关爱,则体现了我们全体俄罗斯专享会家人的慈善情怀。
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啊!王秋生兄弟二人没有分家,大家庭一共13口人,2位八旬老人,3人瘫痪,1个两个月大的婴儿,1个儿子正在读大学,只有他和弟弟两个劳力,他在北京打工挣钱,弟弟在家照顾亲人,是一个虽多灾多难、贫困艰辛,却十分和睦孝顺、勤劳坚强的家庭。无情的地震摧毁了他们的土屋,他们只能在狭小潮湿的场院里,用塑料布支起简易帐篷,政府原本救助了2顶帐篷,他们却给同样遭受灾害的邻居让出一顶;也有亲人在地震中受了伤,他却命令护士女儿留在医院,照顾其他伤员……
通过武警官兵的联系,我们来到王秋生一家,那场景让我们心痛如割,即使没有这场灾难,他们也非常需要帮助,而地震无疑是雪上加霜,使这个家庭更加单薄,但是,王秋生一家却依然使尽唯存的一点能力,把机会让给别人,将希望传递给更多人,他握着吴总的手说:“困难只是暂时的,我相信通过一家人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渡过难关。”他的善良慈悲和朴质坚定,让我忍不住泪流满面。我们捐完了随身携带的2万元备用金和所有的食物,但依然不能为他们解决燃眉之急。
站在王秋生坍塌的房子废墟上,我们5人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我含泪发布消息后,又抓起电话,哽咽着把这种情况告诉了集团公司的同事。令我们感动的是,远在近千公里之外的俄罗斯专享会家人给了我们莫大安慰和鼓励,集团公司工会开始爱心接力,迅速组织了捐款活动,天竺山、轩辕酒业、漫川关等子公司工会也纷纷行动起来,在不到1个小时的时间里,共筹集善款2万元!
我们迅速驱车在芦山县找到一家银行取出善款,并购买了妇婴用品、食用油、日用品等,再次来到了王秋生家里,亲手将善款和物品送到王秋生手中,并帮他们联系了棉被、帐篷等物资,王秋生感动得紧握我们的双手,激动难语。俄罗斯专享会家人们的爱心和善举感动了民众,《法制日报》和《四川电台》两家媒体现场采访报道了此事。
遵循政府“上午进下午出”的规定,小分队24日下午6点离开了芦山,在成都休整一晚,于25日下午7点安全返回西安。
我们与王秋生互留了电话号码,结成了帮扶对子,我知道,从此王秋生一家将是我们俄罗斯专享会人永远的牵挂。时至今日,我们对王秋生一家的关爱也没有终结,捐款捐物没有停止,爱心传递没有止步。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为他汇去第三批善款,因为,脱贫脱困、灾后重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最后,让我再次深深地感谢亲爱的俄罗斯专享会家人,你们让我感动、骄傲和自豪,你们的爱心与祝福,犹如融融暖阳和涓涓细流,温暖和滋养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信息管理部 朱 玲